close

  本報記者 孫震《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30日07版)
  趙逵,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
  近些年,全國各地冒出眾多奇奇怪怪的建築。有人指出地方黨政領導過於關心建築外觀,忽視成本和實用,使得奇怪建築泛濫。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趙逵認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的提法非常適時,但要有真正的市場機制和有效的專家評審制度,才能讓建築不再“奇怪”。
  很多建築說通過了多位專家評審,其實和專家沒什麼關係
  中國青年報:奇奇怪怪的建築是怎樣產生的?
  趙逵:以北京為例,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北京市領導認為北京應保持古都風貌,所以“坡屋頂”作為傳統特色的體現,經常被運用到建築中,建築思潮被壓抑得很厲害。幾年之後,時過境遷,以前被壓抑的想法、能量仿佛都釋放了出來,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但這“花”開得也太過了,各種奇怪的建築都開始涌現出來。這大概就是奇奇怪怪建築出現的思想基礎。當然,還有計算機、施工技術等技術因素的發展,使參數化設計、非線性設計、3D打印、計算機三維切割等都可以實現,為奇奇怪怪建築的產生提供了技術保障。
  在中國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子,要不被壓抑得很厲害,要不就是放得很開,總是很容易走向一個極端。所以習主席在這時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是很適時的,但如果在貫徹執行中央精神時簡單粗暴,就很可能出現對建築的過分打壓。
  中國青年報:在中國,誰對這種奇怪建築最感興趣?
  趙逵:建築是個市場行為。政府財力雄厚,花錢最多的建築多是政府主導,往往為追求造型形式而耗資巨大。有些財團雖然也會對這些建築感興趣,但他們一般對投入產出還是有考慮的。
  最初,我們的建築追求“實用、經濟、美觀”,“美觀”排在第三位。現在已不再只追求實用,“美觀”逆襲至第二甚至第一位。住在一個建築精美、有品位的城市裡,人們的生活指數和幸福度也會提高。在正常的市場行為下,有財力就可以去追求更高審美層次的東西,而且建築應該有審美需求。但不能瞎花錢,要量力而行、花得有道理。
  中國青年報:現有的規劃和評審機制能不能對建築形成約束?
  趙逵:評審機制名存實亡。評審的流程是有的,尤其是重要公共建築,會有多輪專家評審。但有兩種典型的評審情況:一種是將專家放在“擺設”的位置上,比如,現在有這樣一個方案,專家只要聽話表示通過就好,如果這位專家不贊同,那就換成贊同這個方案的專家;另一種是將標分為不需要專家評審的商務標和需要專家評審的技術標兩部分,兩部分的比重不一樣,如商務標占70%,技術標占30%,這就稀釋了專家評審意見的重要性。這種評審機制明顯存在很多漏洞,使得最終還是領導說了算。所以很多建築說通過了多位專家評審,但其實和專家沒什麼關係。
  與環境相協調應該是建築的主流
  中國青年報:對於一些設計師的設計,很多國人表示不太理解,是我們審美水平有限嗎?
  趙逵:並不能說大家審美力有限,思想是個漸進的過程。有些設計師的作品會超出常規,但這種非常規不一定都好,也不一定都不好。審美和科學一樣,是個探索的過程,需要時間去檢驗。
  對於某些造型奇特的建築,我個人持反對意見。個人覺得有些形式主義建築的藝術性不高,嚴重反結構,嚴重耗資浪費。而同樣是用了空中連接的北京當代MOMA,就更有思想底蘊,其基本結構關係是協調的。還有的建築,把體量變大,誇張地擺在地面上,與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你看貝聿銘設計的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是把入口設計成玻璃狀三角形的“金字塔”狀,其他的都埋在地下。貝聿銘在設計中是在弱化自己,把自己藏起來,與環境達到協調,這是更高的思想境界。建築師的思想境界不一樣,出手的作品也是不一樣的。
  中國青年報:現在國內很多新的大型建築都是國外設計師在操作,難道中國沒設計師了嗎?
  趙逵:有人說,中國成了外國建築師的試驗場。國內財大氣粗的商人或政府,往往希望建築建出來後更氣派、更有威嚴,追求聲勢浩大。國外這些設計師在國際上也是很有名氣的,很多人就會覺得,他們建出來的建築也會顯得“高大上”、更有名氣。但其實這些設計師本身在國際上也是有爭議的。比如說設計南方某市大劇院的哈迪德,她思想奔放,有“女魔頭”之稱。我看過她在歐美設計的建築,雖然也追求豐富的空間和光影,但並不很奇怪。如果在國外,她這個大劇院的設計是很難建成的,因為耗資太大。
  我們現在存在一種文化不自信,建築領域就曾興起過“歐陸風”。但王澍的中國風格的設計拿到了普利茲獎——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後,也傳達了國際對中國風格、中國設計的認可。不光是建築,我們的電影、文學都開始在國際上拿獎,所以我們要有文化自信。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中國的軟實力也在逐漸增強。
  中國青年報:未來的建築形態是什麼樣的?
  趙逵:未來的建築形態很難說。但只要有正常的市場機制,有真正有效的專家評審制度,就不會有太大問題。與環境相協調還是建築的主流。另外,還應該強調下地域特色。建築應該體現地域特色、傳承地域文化,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而片面追求新奇特的暴發戶式思維,恰恰是文化不自信在作祟。我相信,強大的先進的思想文化總是會戰勝落後的迂腐的文化。希望以後中國少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築,多一些表現文化自信的建築。  (原標題:建築學教授:建築回歸正常需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ukznx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